1.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?
2.霸王别姬这一典故出自何处?
3.《霸王别姬》火了那么多年,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
霸王别姬是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。
霸王别姬的故事是关于楚汉战争时期,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悲剧。在垓下之战中,项羽被刘邦军队包围,夜里四面响起了楚国的歌声,让项羽大惊,认为楚地已被刘邦占领,感到形势不利。
虞姬见状,为了安慰项羽,建议他饮酒唱歌。然而,项羽在饮酒唱歌后,心情更加忧虑,最终选择与八百壮士突围。
在突围前夜,虞姬为了不成为项羽的负担,自刎而。项羽与八百壮士在虞姬后成功突围,但最终在准备渡过乌江时被汉军所杀。这个故事表现了项羽和虞姬之间深情的爱情,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。
项羽的生平经历
项羽杀了宋义之后,威震楚国,名闻诸侯,于是派遣当阳君英布、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,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,但收获不大,赵将陈余派人请项羽再次发兵。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,与秦军大战九次,章邯破走,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。
楚兵以一当十,呼声动天,打退章邯后,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,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,斩杀苏角,并生擒王离,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。大破秦军后,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,诸将无不跪着前来,不敢仰视项羽。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,诸侯都归附于他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项羽
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?
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和其爱妃虞姬的故事
霸王别姬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和其爱妃虞姬的故事,楚汉相争,项羽被刘邦包围在垓下,晚上听到四面响起了楚歌,自知大势已去,便和虞姬告别,虞姬穿上华服最后一次为项羽舞剑,随后自刎而。
霸王别姬,汉语成语,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意思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。现多比喻独断专行,脱离群众,最终垮台。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: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,最后兵败,自知大势已去,在突围前夕,不得不和虞姬决别。
历史典故
《楚汉春秋》和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是“霸王别姬”故事的最早记载。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。以常情度之,虞姬不可能活下来,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,就不会至唐时尚有“项羽美人冢”的地望方位。垓下一战,四面楚歌声中,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。
通说以为:“霸王别姬”故事,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;楚霸王英雄末路,虞姬自刎殉情。这悲情一瞬,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,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,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、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。
霸王别姬这一典故出自何处?
“霸王别姬”的典故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刘邦,与爱妾虞姬生离别的故事,表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。
在秦末农民起义时,项羽带领楚军在巨鹿大战中打败秦军,导致秦朝趋于灭亡。自此以后项羽成为起义军中的领袖,他仰仗自己实力最强,自立为西楚霸王。并且他把秦国分封给各路诸侯,封刘邦为汉王。刘邦野心勃勃并不满足于小小汉王。
他在自己的封地养精蓄锐,招贤纳士,实力日渐强大。终于找准时机去攻打项羽,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楚汉之争。楚汉战争历经四五年。刘邦是个很有心术的人,手下很多谋士,并且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围剿项羽。项羽刚愎自用,狂傲听不进忠言,独断专行,身边也没有足智多谋的人辅佐。
在被奸细小人煽动后主动出击向垓下进发,刘邦等就等项羽自投罗网,好一举拿下。于是项羽被困垓下,突围几次都没有成功。刘邦手下有很多人会唱楚歌,就让人唱楚歌来动摇楚军军心。楚军将士听到周围家乡的歌,误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他们的家乡,开始军心涣散,纷纷逃走。
项羽眼看被困垓下,大势已去,无计可施,很是悲痛。想到虞姬随自己出征被困于此,悲伤的跟虞姬说着自己的难处。虞姬跟随项羽多年,从没有见过丈夫这样痛苦消沉。也知道自己凶多吉少,时日不多,希望项羽能突围出去,不愿拖累丈夫,就自刎而。
项羽悲恸万分,也只能草草埋葬虞姬。最后带着已经不多的将士成功突围。被刘邦追到乌江边,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,放弃逃生,自刎乌江边。
扩展资料
霸王与虞姬。令人扼腕的爱情故事,留给后人的是无数声叹息和遗憾,所以这才让文人墨客反复吟咏,历尽千年而经久不衰。霸王别姬是中国历史的千古绝唱。也是艺术创作的经典题材,其中京剧《霸王别姬》尤为脍炙人口。
但与以往的同一题材作品相比,舞剧《霸王别姬》的时间跨度大大拉长,把在京剧中的一折戏,变成一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完整舞剧,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刻画了项羽“不当皇帝当英雄”的质朴性格、虞姬“红颜一生只为睛”的执着情谊,以及刘邦从兄弟情到面对江山自命不凡的内心转变。
剧中既有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,也有柔情缠绵的爱情,更有男人间斗智斗勇的性格碰撞。
全剧两幕五场,从项羽起兵反秦开始,历经破釜沉舟、鸿门宴、鸿沟划界、十面埋伏、被围垓下,霸王别姬一幕放在最后,全剧至此达到高潮。用舞蹈方式演绎的这段爱情挽歌,除了感觉荡气回肠之外,还让人耳目一新。
百度百科-霸王别姬
《霸王别姬》火了那么多年,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?
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。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: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,最后兵败,自知大势已去,在突围前夕,不得不和虞姬决别。
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,诸侯多叛楚归汉。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,与诸侯会合击楚。当时楚王屯兵垓下,兵少食尽,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。霸王项羽夜不能寐,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,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。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,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,以动摇楚军军心。
项羽听后大惊,叹道:“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?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?”于是起床,在帐中饮酒。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雅骏马,乃慷慨悲歌,他唱道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雅不逝,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。”
虞姬和歌而舞,霸王见此情况,自知将败,泣泪数行。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,莫能仰视。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起的“楚汉之争”,项羽的妃子叫虞姬,好象是最后一场战役了,然后楚王项羽那方可能都知道自己输了,那天晚上都唱着楚歌---四面楚歌!
而项羽自己与虞姬喝酒唱歌,然后好象虞姬被他说的自杀了---有一首歌,只记得“虞姬虞姬奈若何”!在最后项羽自己也在一条什么河边自杀了!所以有了李清照的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的诗句!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。
霸王别姬历史典故
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雅不逝。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"歌数闯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“有美人名虞”,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“虞姬”其名称;直到唐《括地志》等书才出现“虞姬”其名。当然,“姬”只是代称,并非虞姬的本名。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“虞美人”嗯之。
班固在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中说:“司马迁据《左氏》、《国语》,采《世本》、《战国策》,述《楚汉春秋》,接其后事,讫于天汉。”
其中《楚汉春秋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着,至南宋时亡佚。毫无疑问,司马迁着《史记》时参考过《楚汉春秋》一书:“盖司马迁撰《史记》据《楚汉春秋》,故其言秦、汉事尤详。”(王利器)可是,《楚汉春秋》中记载的“美人和之”的和歌,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《史记》。唐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从《楚汉春秋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:歌曰: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,大王意气尽,贱妄何聊生。
一直以来,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,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。但是,
《汉书·外戚传》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:“子为王,母为虏,终日春薄幕,常与为伍!相离三千里,当谁使告女?”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》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:“生男慎勿举,生女哺用脯。不见长城下,尸骸相支柱。”因此,《楚汉春秋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,应无问题。
《楚汉春秋》和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是“霸王别姬”故事的最早记载,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。以常情度之,虞姬不可能活下来,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刘情事,就不会至唐时尚有“项羽美人冢”的地望方位。垓下一战,四面楚歌声中,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。
扩展资料:
《楚汉春秋》和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是“霸王别姬”故事的最早记载。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。以常情度之,虞姬不可能活下来,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,就不会至唐时尚有“项羽美人冢”的地望方位。垓下一战,四面楚歌声中,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。
通说以为:“霸王别姬”故事,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;楚霸王英雄末路,虞姬自刎殉情。这悲情一瞬,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,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,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、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。
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,揭破真相,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。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,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。
参考资料:
一、故事背景
历史背景:秦末,楚汉相争,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,诓项羽进兵。在九里山十面埋伏,将项羽困于垓下。项羽突围不出,又听得四面楚歌,疑楚军尽已降汉,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。
二、故事重现《霸王别姬》也是一部由张爱玲写的短篇历史小说。
该小说以虞姬为主线,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,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,为虞姬最后的自刎巧妙地做了铺陈。
虞姬为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,人称“虞美人”。相传容颜倾城,才艺并重,舞姿美艳。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。
亥下之战,项羽战败回营,汉军围困数重,到了晚上,闻汉军四面大营皆有楚歌声,项羽大惊:“难道汉军已占了楚地么?为何楚人这么多呢?”满怀愁绪之下,他起身在帐中饮酒。
项羽有位很宠爱的妃子,叫虞姬,经常跟着他;有一匹骏马,名字叫乌骓,经常骑乘。酒过三巡,项羽感慨良多。
作歌唱道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 [zhuī] 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(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,我的气概能压倒当世,时势不利啊,乌骓也不再飞驰,乌骓不再飞驰啊!我该拿它怎么办?虞姬啊虞姬啊,我该拿你怎么办!)歌唱了数阕。
虞姬和道:“汉兵已略地,四面楚歌声,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”(汉兵已经得到了楚地,四面都是楚歌声,大王的意气已经尽了,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?歌罢,虞姬凄然自刎,项羽也流下热泪。左右都不敢抬头看他,这就是历史上的“霸王别姬”(四面楚歌这个计策,成功地扰乱了项羽的心,使他做出了突围的决定)。
楚汉争霸进行到汉五年(公元前202年)十二月,在局面上已经非常被动的西楚霸王项羽率军放弃城父(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),逃至垓下(今安徽灵璧),汉军迅速跟上,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。汉军此时连战连捷,士气正盛,欲一举消灭楚军,平定天下。
反观楚军,兵少食尽,屡战不胜,胜负的结果似乎不难预料了。一夜,项羽宿于大账,忽闻周围楚歌四起。
于是,项羽说出了那句历史上著名的话:“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”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悲伤之余,曾经威震天下、战无不胜的一代军神只能无奈地唱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项羽就这样唱了好几遍,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美人虞姬也以悲歌相和。
听完美人凄凉的歌声,项羽痛哭一场,遂翻身上马,率麾下壮士八百余人杀出重围,向南跑去,不久后自刎于乌江岸边。而那位美人虞姬,也从此再无音讯,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。